“十二五”期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稿件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为全体劳动者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这一目标与 “十一五”全国城镇新增就业目标相同,反映出“十二五”期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就业问题关系国计民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尤为重视这一问题,重要的原因是今年乃至 “十二五”期间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首先,我国适当控制经济增速将使就业问题较为突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十二五”规划明确 “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对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认为,中国屡试不爽的经济盈亏平衡点为8%,只要低于这一临界点,四大难题 (就业困难、财政收支不平衡、银行金融系统坏账、主要基础产业全行业亏损)就会立即显现。其中,就业被列为首要难题。
其次,就业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在当前乃至 “十二五”期间都将进一步加剧。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2月22日召开的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今后五年,城镇劳动力的供求缺口每年将达到1300多万人,比 “十一五”期间压力更大。其中,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将更加凸显大学生就业难。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加上中职毕业生,总人数将达到1000万人。
事实上,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推进,就业结构性矛盾也将更复杂。不论是产业转型升级,还是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都将对就业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势必更加凸显,结构性失业问题也会进一步加剧。从数据来看,不仅 “十二五”的就业目标低于 “十一五”的实际情况,今年的就业目标也低于2010年的实际水平。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这与2010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的实际水平相比略有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