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即将来临,我国31个省份的2023年养老金计发数量都在陆续公布里了。截至目前,已有23个省份发布了2023年的养老金计发数量。
可能很多朋友怪异,2023年退休老人的养老金计发数量为何会公布的很晚呢?这要从养老金计发数量产生的原因谈起。
统一养老保险缴费的数量核准基本为——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社会平均工资。
全口径是指,按就业人口均值了城区非私营单位和城镇私营单位薪水。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创建是从90年代初,在当时我国的私营单位还没很是很发达,因此各地在核准社保缴费基数的平均收入的时候都是以城区非私营为核心的。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区非私营薪水优点仍在,但是已经不能表明社会的总体工资待遇了。充分考虑到社会的整体情况,单位才出现了全口径社平工资。比如说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月平均收入为9502.42元,私营单位也仅有5436.42元。
实施全口径社平工资之后,缴存基数上下限出现了明显的降低,进而也减轻了众多民营企业的压力。事实上这一规格都还没列入全部就业人员,因为这不包含个人就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群体,也不包含农村企业。
使用的社平工资降低,可是计算养老金应用的值不能降低啊,不然不合理。为了实现有序推进,我国才推出了养老金计发数量这一方案。
养老金计发数量是上一年度的养老金计发数量(最早便是本地计算养老金应用的最后一年社平工资了)前提下增长一定的比例。一般来说,养老金计发数量的最终目标是要转换到全口径社平工资上。为了实现有序推进,养老金计发数量增长率一定是跟不上社会平均工资的。 不过,养老金计发基数的增长率,该怎么确定一个合理的数值呢?大家可以看一下2022年养老金计发数量增长情况(后续附注),很多地方的养老金计发数量增长率是4.2%。这一数值,正好比2022年的退休职工养老金调整平均水平(4%)高出0.2%。
等到2023年,像山东、河北、青海、天津等很多省份养老金计发基数的增长率设定为4%上下。这一增长速度,正好又比2023年退休老人的养老金调整平均水平,高出0.2%。
养老金计发数量,是依据养老金计算公式计算养老金使用的。但由于养老金计算公式里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跟计发数量没什么关系,因此即使使用养老金计发数量重算养老金,增长的水准也是小于计发数量增长率的。
比如说今年计发数量增长4%,个人账户养老金占20%,那么养老金重算之后,基本养老金会增长3.2%。
总的来说,大部分人的养老金重算还是不如依照当初养老金调整方案涨得多。
对比一下,早已转换到全口径社平工资的地方的计发数量增长率,肯定还是应用社平工资增长率高一些。比如说,山东省菏泽市采用的是全省全口径社平工资,2023年的增长率为6.57%。山东省的养老金计发数量增长率则为3.97%,省直公司的计发数量相对较高,增长率这一次则只有1.98%。
因此,计发基数的增长率是始终跟不上社平工资增长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