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月13日电(张文婷)2017年保险监管会议12日召开。回顾2016年,全国保费收入破3万亿元。在行业迅猛前进的同时,如何平衡风险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了2017年保险监管的重头戏。对此,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监管会议上表示,“要把防控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重点围绕公司治理、保险产品和资金运用三个关键领域,下决心处置潜在风险点。”
防控风险为2017监管核心 将开展行业治理大检查
项俊波指出,保险行业和保险监管仍旧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须引起高度重视。他提到,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模式粗放的问题仍然存在;多重因素共振加大了保险风险防控的难度,风险防范面临较大压力;市场化信息化法制化趋势日益明显,但监管自身建设还相对滞后。
项俊波在会上严厉表示,对于触碰风险红线的保险机构,要坚持露头就打,出手要快、下手要狠,确保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形成风险隐患的,要增强同风险赛跑的意识,跑在风险前面,瞄准要害、果断处置,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据保监会相关人士表示,防控风险作为今年监管的核心,保监会将在年初开展公司行业治理大检查,全面摸清保险公司治理的现状和底数。项俊波在会上举例道,“有少数公司脱离自身技术和能力,盲目进入保证保险等业务领域,积累了超出自身能力的风险敞口,个别公司严重违背资产负债匹配的一般规律,盲目扩张,潜藏着较大的风险隐患。”
针对此类情况,项俊波表示,“保监会对保险公司风险管理能力要开展全面评估,同时在财产险、人身险、保险中介重大案件等领域部署一系列现场检查。对于中短期存续产品和万能险占比较高的公司,通过限制分支机构增设,限制产品备案审批,加大检查处罚力度等监管措施。倒逼公司转型升级,强化产品信息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开展产品领域非现场检查,对问题产品严格予以强制退出。”
事实上,去年以来针对中短存续期产品及万能险,保监会一直关注其潜在的风险,从负债端持续采取了多项监管措施。先后出台了规范中短存续期业务(3月,保监会在2014年出台高现金价值产品规范通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出台《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完善精算制度(9月,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加强产品监管(中国保监会关于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等三个文件,采取了开展专项检查、叫停互联网保险业务、暂停万能险业务等三项措施,不断完善和强化中短存续期业务和万能险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