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东北经济如何走出失速困局 GDP没能救得了吗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铁锈地带之东北经济如何走出“失速”困局?

  大庆油田、长春一汽、鞍山钢铁,这些都曾是“共和国长子”东北的耀眼标签,作为建国初期的工业和农业基地,东北曾“风光无两”。但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东北计划经济色彩过重、产业结构单一等因素的影响下,东北经济近年来陷入“失速”困境,2003年时中央曾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此后十余年间,利好东北的政策不断出台。4月26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对外发布,东北再次迎来“突围”机遇。

  “断崖式下跌”“塌陷”“失速”……2014年以来,媒体纷纷用这样的词汇描述东北经济。

  东北三省曾经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先行一步的政策支持,一度领先发展,被称为“共和国长子”。2003年,《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出台,在振兴战略的支持下,2007—2010年,东北经济还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高于东部地区。然而从2013年开始,东北经济明显减速。

  2013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在全国31个省份的GDP增速排行中全都居于后10位,其中黑龙江位居倒数第三位。2014年东北经济进一步下滑,黑龙江、辽宁、吉林GDP增速分别为5.6%、5.8%和6.5%,分别位列倒数第二、第三、第四位。2015年,辽宁、黑龙江、吉林GDP增速分别为3%、5.7%、6.5%,辽宁排在末位。从地级市层面看,2015年全国有14个地级市的GDP为负增长,位于东北地区的有6个。

  “你们的数据的确让我感到‘揪心’啊!”在2015年4月10日的东北三省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语气沉重地说。

  2016年第一季度,东北三省的GDP增速排名依然位列倒数后5位,其中黑龙江、吉林增速分别为5.1%、6.2%,比去年同期分别加快0.3、0.4个百分点。辽宁经济增速则继续下探,为全国唯一经济增速负增长地区,只有-1.3%,去年同期则是1.9%。

  东北地区的全方位“衰退”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员于左认为,东北经济增速全国垫底,核心症结是体制机制改革严重滞后。长期以来,过于重视经济增长速度,对经济增长质量重视不足,忽视了结构调整;过于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重视不足;过于重视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的发展,对现代服务业及其他相关产业发展重视不足。政府对经济干预过多过深,对市场失灵弥补不足,政府职能和体制机制转变滞后,不仅错失了历次结构调整的良机,而且使结构性矛盾不断累积。

  辽宁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则表示:“东北经济衰退的内因在于‘两个集中,三个衰退’,两个集中是东北尚未解决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的集中爆发,长期积累的经济结构问题的集中显现;三个衰退包括资源性衰退、结构性衰退、体制性衰退。”

  这种“衰退”正体现在东北地区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

  伴随着2003年至2013年这10年的投资热潮,东三省制造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从10年前的47%升至2013年的50%;被2003年的振兴战略视为在结构调整中增加就业主要途径的第三产业,占比则出现下降。

  同时,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缓慢。目前,辽宁的国有经济占比超过30%,吉林超过40%,黑龙江则超过50%,均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14年底,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占比最高的辽宁省也只有69.7%,且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大多是生产经营上的依附关系和体制上的“寄生”关系。

  此外,数据显示,东北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偏弱。2013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与GDP的比值首次突破2%,达到2.08%,而同期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比值分别为1.65%、0.92%和1.15%,与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的6.08%、3.6%、2.51%和2.32%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而另一个让人警惕的数据是,东北地区人口红利流失严重。2014年辽宁、吉林、黑龙江的出生率分别为6.49‰、6.62‰和6.86‰,大幅低于全国12.37‰的平均水平;三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0.26‰、0.4‰和0.78‰,同样大幅低于全国5.21‰的平均水平。

  大庆、一汽“打个喷嚏”,

  黑龙江、吉林就会“感冒”

  “东北的经济结构确实存在着问题。大庆、一汽‘打个喷嚏’,黑龙江、吉林就会‘感冒’!”李克强总理说。

  东北地区长期以来产业结构偏重工业,重工业占经济总量的70%~80%。例如黑龙江,能源工业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近60%,仅一个大庆油田就占黑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0%,2014年上半年大庆工业增加值增速跌入负值,自然拖累了黑龙江的经济增速。

  “东北地区工业比重大,且产业单一,甚至造成了一家企业效益下滑,就会对周边产生严重影响的情况。”辽宁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冯贵盛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软科学开发研究所所长丁晓燕认为,作为装备制造业和能源原材料基地,东北地区经济疲弱,源自全国钢铁、煤炭以及重工业不景气和产能过剩。中国经济发展快、需求大,东北经济就增长得快;现在由于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下游产业需求降低,使上游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凸显,对以资源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的东北经济的影响就大,使得依赖这些产业发展的东北经济出现明显下滑。

  以黑龙江为例,黑龙江产业结构不仅工业占比大,工业中能源产业更是占半壁江山。2003—2014年,黑龙江的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50%以上,其中能源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最高为72.9%,最低为53.8%;增速最高为13.1%,最低为6.3%。在全国钢铁、煤炭以及重工业不景气和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黑龙江显然不能一枝独秀。

  振兴10年,

  没能救得了GDP?

  有声音认为,东北振兴10年后,东北地区GDP的“失速”,说明振兴政策没有成效。

  对此,吉林省委决策咨询委员孙志明认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是提高其在全国的地位,而是抑制住下降的速度。所以不能武断定论是结构性衰退,而是因为东北特殊的产业结构,是我国重化工业产能过剩非常严重造成的。

  “东北GDP在1978年占全国的14%左右,到2003年下降到全国的9.14%,而2014年进一步下降到了全国的8.4%。11年只下降了0.74%,比前25年大大减慢了。” 孙志明说。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曾表示:“东北振兴战略实施10多年来,东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结构调整、改革开放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不过,在经济下行、全国普遍调低2016年经济增长预期的情况下,东北三省设定的2016年经济增长目标,并未降增速。2015年增速仅为3%的辽宁,目标是6%,相比2015年时的目标并没有调高,但如果考虑2015年的实际增速,2016年的目标相当于翻番。黑龙江、吉林设定的目标分别为6.0%~6.5%、6.5%~7%, 均高于两省2015年实际增速。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表示,东北三省有基础、有条件,经济增速可以回升,以制造业为例,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东北具有的优势是很多省份不具备的。

  “政府应该像土壤、空气和水”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剖析了东北地区存在问题的症结根源,科学地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根本思路和方向,明确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四个着力”——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2015年12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

  2016年4月26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对外发布。意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从完善体制机制、推进结构调整、鼓励创新创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抓好组织落实等方面,对全面振兴东北作出了重要部署。

  这无疑是东北地区经济度过寒冬的指路方向和重大利好消息。

  “除了落实国家政策,深化经济结构改革,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东北地区的干部也要转变作风和思路。”冯贵盛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新华社在连续推出的“聚焦东北经济病灶”报道中写道,东北人喜欢用“熊瞎子掰苞米”来形容顾此失彼的短视行为,而这恰恰是一些地方政府产业发展方式的真实写照。一些地方规划成百上千亿规模的产业如“走马灯”般说换就换。例如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10年换了7个发展思路,从“133”产业发展格局、“135”发展战略到“三三九五”工作思路、“1263”工作思路、“1345”工作思路等。

  吉林省一位官员披露,一些“先天不足”却被“长官选中”、地方政府全力推进的大项目,在东北各地屡见不鲜。几年前纷纷上马的光伏、动漫等产业,如今在东北已经难觅踪迹,一些被寄予厚望的大项目也遭遇搁浅。

  在《人民日报》聚焦东北振兴的报道中,多位东北的省级领导表示:“东北政府太强,市场太弱。”政府就应像空气,企业正常经营发展时感觉不到其存在,但遇到困难需政府帮助时,不需要成本就能找得到,“东北的政府也当成为这样的土壤、空气和水。”

  “向改革要动力,全力破解深层的矛盾,要把推进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首要任务,清理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把能交给市场的交给市场,能交给社会的交给社会,能下放的下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吉林省省长巴音朝鲁说。

  “去年年底,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东北振兴战略要像支持‘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一样有力度。”辽宁省委书记李希说,“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东北经济要走在全国的前面,要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基地和技术创新研发基地。我们要攻坚克难抓落实,时不我待抢机遇。”

  中央对东北的政策扶持

  2003年9月

  中央通过《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2007年8月

  国家发改委发布《东北地区振兴规划》

  2009年8月

  国务院批复《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

  2009年9月

  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2010年4月

  《东北四省区合作框架协议》签署

  2012年

  国务院批复同意《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

  2014年8月

  国务院印发《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意见》

  2015年12月

  中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

  2016年2月29日

  国务院发布批复称,原则同意《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

新闻动态
    莱诗新闻
    行业新闻
快速导航

日企招聘网

日企猎头网

    在线注册简历
    最新职位信息
    最新人才信息
    公司服务流程
    人才服务流程
    常见问题解答
职位搜索
相关网站快速链接
闵御堂jfposoffice2007官方下载 免费完整版东昊芯动力定时关机软件暴力摩托
版权所有©广州莱诗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粤ICP备102115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