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动态
|
 |
海归人才:镇江创新经济潜力军
|
会“说话”的电脑很普遍,能“听话”的电脑很少见,听懂“普通话”的电脑越发少见。在京口高创中心内就有这么一台独特的电脑,只要你说普通话,它就能转化成文字。
为了能“造”出听懂普通话的软件,镇江佳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埋头攻关了3年,投入了近1500万元,基本走完了实验室试验、“小试”(根据试验室效果进行放大)、“中试”(根据小试结果继续放大)三大步,即将进入量产阶段。
佳得语音识别系统是通过计算机识别和理解技术,把语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的文本或命令的高技术软件系统。这个“创新型试验”有望革新电脑“长相”和“内涵”,不仅省掉复杂的键盘操作,还能去掉繁琐的汉字编码等,使人们甩掉键盘,只需通过简单的话筒就能解决复杂的数据记录问题。
它更大的意义则是,让中国软件生产由原来的仿制过程步入自主研发时代。项目全部投资完成后,5年内预计实现年5000套的产销能力,实现年销售3000万元,年均新增利税1900万元。
主导这个原创试验的,是美国波尔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和工商行政管理双硕士的周晓冬,2007年8月,在市政府的大力引进下,35岁的他在镇江创建佳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于次年评为省“双创人才”。
周晓冬看到了曙光,与他同年归国来镇搞“试验”的路志坚也触摸到了成功。
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江苏中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掌门人”杨云胜在美国认识了“老乡”——丹阳籍留美博士路志坚,一番畅谈后,杨云胜以百万年薪的待遇将路博士及其发明的三维微结构光扩散膜技术引入镇江。次年,双方共同组建丹阳博昱科技有限公司,46岁的路志坚任企业技术总监。
三维微结构光扩散膜技术主要应用于电脑、电视机、手机等产品的液晶显示器,以及第三代照明,与传统膜需要靠3张(两扩一聚)才能完成照明相比,三维微结构光扩散膜只在一张膜上就能同时解决扩散与聚光,而且视野开阔度加大。此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对加强我国平板显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路博士是首批国家“千人计划”之一,4年以来,由他带领的科技团队经历了无数次的成功与失败,累计投入达数千万之巨。目前,项目已完成中试,并建立生产线一条,中试产品经LG等公司检测和试用,反响良好,批量生产指日可待。
像这样的原创性试验,镇江还有很多,而主导者绝大多数都是海外归国人才。
澳籍华人费扬博士团队正在扬中努力攻关混合动力汽车上的高功率镍氢电池制造关键技术;
出生镇江的美国籍林野博士正在镇江构筑“智能互联网通讯控制平台模块”,开拓了世界领先的新传感互联网技术,解决了该产品集成和普及的核心难题。
加拿大籍强阿南博士正在丹阳主攻电影立体大屏幕技术,去年,他创办的江苏尚阳数字科技战胜行业一流企业IMAX,拿下了杭州科技馆巨型电影屏幕的业务,打破了IMAX企业在巨型电影屏幕业的垄断地位……
一名归国领军人才,引入一项世界级技术,带动一门新兴产业,已经成为镇江创新型经济的“独特风景”。市人社局人才开发处对我市600多名海外归国人才做了一项摸底调查,调查发现53%的归国人才都在企业,成为企业的主要科研力量。
据统计,去年,人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大幅提升。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3.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达32.39%。市“331计划”已引进125个人才(团队),带动引进高新技术企业98家、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605名,有4名海归博士入选国家“千人计划”,65人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引进计划”,有力推动了镇江经济的转型升级。 文章来源:镇江日报
|
|
|
 |
新闻动态 |
 |
 |
快速导航 |
 |
 |
职位搜索 |
 |
|
|
|
|
 |
相关网站快速链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