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动态
|
 |
人才为先,托起创业新高地
|
如果说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那么,人才就是推动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指出,打造创业新天堂,要坚持人才资源第一资源,构筑人才集聚高地。
人才资源指的是人力资源中素质层次较高、创造性高过社会平均水平的那一部分人。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无疑是构成先进生产力的首要要素和第一资源。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过程中,精心构筑人才高地,要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力争在育才、识才、聚才、用才上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对于苏州来说,当前发展不同于以往的,就是产业向“微笑曲线”的两端转型。遵循这一要求,就得把目光紧紧瞄准当前的重点新兴支柱产业,诸如新能源、新材料、智能交通、高端制造、光机电一体化、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而这些领域要获得重大突破,必须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让人才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成为苏州后续发展的重要引擎。
事实上,无论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新城市、发展新产业,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协调发展,都离不开人才。近些年,在吸纳人才方式中,苏州“创造”出一系列自己的模式:以产业集聚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从“星期天科学家”到“遴选领军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积极建立“两栖”式人才机制和载体,国际科技园、生物纳米园、中科院纳米所、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等科技创新人才载体,为形成科技产业群、建设国际技术产业城市打造出良好的人才环境。可以说,正是这种不断变化、不断创新的模式吸引着各种人才,并引领和提升着我市自主创新的能力。
人才为先托起创新创业高地,要不断优化提升人才成长的环境。引凤来栖,“巢”筑得好不好,决定着人才的多与寡,质与量。近些年,我市统筹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采取一系列人才战略推进措施,形成姑苏人才政策体系。以载体集聚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注重加强科技创业园区建设,加强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以及加强孵化器建设等。目前,全市高层次人才已超6万,增速连续6年保持在20%以上;人才结构持续优化,全市人才总量达到105万人。
人才为先托起创新创业高地,要有崇尚创新、善待挫折的宽容心态。让高层次人才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鼓励探索的宽容心态必不可少。高新产业与一般产业不同,创新性、战略性、时效性、驱动性、风险性是其主要特征,自然,作为从事高新技术攻坚的人,也必然面临更大的风险,这就要求我们大胆试错,善待挫折。惟其如此,高层次人才才敢于“先行先试”,才有可能培育和锻造出我们自己的大师级人物。
人才为先托起创新创业高地,要有创业资金的支持。创业投资实质是对人才创新价值的投资,没有人才创新创业,创业资本就无法增值,同样,没有创业投资的支持,人才的价值创造就无法得到市场实现。苏州积极创新人才工作,不仅实现了人才工作的社会化,还实现了创投资本运行的社会化,构建起由种子基金、VC基金、PE基金、母基金组成的股权投资生态产业链。让高层次人才不仅落地,而且生根。当前和今后,更要推动创业资本和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有效对接,创业资本要尊重人才创新创业的主体作用,尊重人才资本的知识产业和对新增价值的收益权,人才也要维护风险资本的权利和利益。以此形成人才、技术、资本开放合作的互利共赢机制。
人才为先,造就更多“领军人才”,构筑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苏州大有作为。 文章来源:苏州日报
|
|
|
 |
新闻动态 |
 |
 |
快速导航 |
 |
 |
职位搜索 |
 |
|
|
|
|
 |
相关网站快速链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