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可无条件来锡落户!这是本次市党代会上公布的民生新政之一。令人关注的是,无锡的人口调控政策从以往的“控制人口总量”,转变到了重点“优化人口年龄和素质结构”上。这里面到底有哪些内涵?记者进行了采访。
老龄化严重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统计显示,“十一五”期间,无锡市户籍人口老龄化率从2005年底的17.5%上升到2010年的20.1%,平均每年上升0.52个百分点。经预测,如果按现行户籍管理政策,到“十二五”末户籍人口老龄化率为23.2%,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加剧,社会抚养比将达到20.76%。人口老龄化问题将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劳动年龄人口数不足、基本养老保险账户缺口将进一步加大、社会发展缺乏活力、甚至还将导致人均GDP下降等后果。这方面,在国际国内都有深刻的教训。
据悉,到2010年12月底,无锡市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约457万,与经济总量相近城市相比,劳动年龄人口偏少。在基本养老保险方面,尽管无锡市早已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体制,但也与其他地区一样,随着老龄化发展,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社会负担越来越重,同样面临基本养老保险账户的缺口问题。
缓解老龄化,不是盲目引进年轻人口
党代会代表、市人口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杨清华说,现在不少城市都遇到老龄化进程加快这一问题,随着人口红利效应逐渐缩减,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无锡是有不少流动人口,而流动人口文化层次偏低,也是当前无锡遇到的人口方面的一大问题。据统计,在锡的流动人口中,有80%以上人口的学历在初中以下。
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离不开高素质人才,但目前无锡市人才总量并不多。有数据显示,无锡市每万名常住人口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口有1288人,低于省内南京、苏州等城市。基于目前的现状,要减缓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又要提高人口素质,怎么办?引进年轻人才成了关键之举:一方面能“稀释”老龄人口所占比例,另一方面给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优势。
一系列新政策吸引年轻人才
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关键要靠人,而且要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认真研究老龄化社会新形势,采取切实措施将人口老龄化控制在经济和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力争到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老龄化率低于17.7%,为无锡可持续发展奠定人口基础。”这是毛小平在市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到的未来5年的目标任务之一。因此,无锡给予了更优惠的条件,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可无条件落户;进一步放宽投资落户、携科技成果落户和特殊专才落户政策。得知这一消息,不少符合这项条件的新市民特别兴奋,因为之前在无锡落户多为随亲,或者是买房子,现在只要有一张本科生的毕业证书就行了。人口计生委主任杨清华认为,各地将由控制人口数量走向注重吸引外来年轻人才,无锡市也不例外,今后重在引进高素质的年轻人口,优化人口年龄结构,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城市也要规划并扩大人口容积量,加快新城建设,改善城市管理,让城市能够吸引储备更多年轻人才。
记者还了解到,无锡市从吸引高校毕业生来锡就业,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的角度出发,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实施大学生引育就业“技能绿卡”的工作思路。目前已经完成了“技能绿卡”工程实施意见、定点培训机构和定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资金补贴办法、考核规范、专家管理办法等一个主文件、七个配套文件的制订工作,下半年将正式启动。通过“技能绿卡”工程,无锡市将投入2.5亿元,用5年时间,吸引5万名全国各地的高校毕业生来锡就业。
据有关人士分析,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加快实施中央“千人计划”、省“双创”计划等国家和省重大人才项目,深化完善“530”计划。因此,引进高校毕业生来锡的政策,实际上也是对无锡创造的“530”的延续和深化、完善。
如何才能留住年轻人才
吸引人才,关键还要留住人才。滨湖区华庄街道工业园区在“留人”方面的做法备受好评。该园区配套建设的新城青年公寓以其优惠优良的服务,吸引了2300多名大中专学历为主的技能型人才居住和生活,很好地留住了这些人才。据悉,市人口计生委在培育一批典型的基础上,已组织开展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区建设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建议各地工业园区和商贸区都要建设一批同类型的青年公寓,让年轻劳动力安居乐业。市人口计生委还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市引、育、用、留人才的相关政策,将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人口、流动人口优秀人才全部纳入政策范畴。针对不同年龄和不同层次人才分别制定相应的奖励优惠政策。抓紧探索优秀人才住房激励政策,想方设法解决各类人才的住房问题。
市有关部门还建议,要集中力量引进和建设一批高等教育重点项目,吸引国内外著名高校来锡设立研究生教育机构、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等机构,聘请知名专家学者来锡任教,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同时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实行大学生无障碍落户。通过建立就业创业辅导工作组、实行带薪见习、搭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供需对接平台等途径,开辟就业创业绿色通道,争取更多大专以上毕业生留锡工作。争取到“十二五”期间,高职院校毕业生留锡就业比例达到85%左右,本科毕业生留锡就业比例达到35%以上。